財金系同學德國曼漢姆大學商學院University of Mannheim BWL交換心得

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

撰文者/財務金融學系大四  謝采璇

Mannheim是位於德國萊茵河畔的一個二級城市,不像柏林或慕尼黑等一級城市有地鐵,但路面電車(tram)以及公車就已足夠應付市區及近郊的交通,再加上生活機能也還不錯,物價與鄰近的西歐國家相比便宜一些。有趣的是市區內的城市規劃為棋盤狀,由一個字母搭配數字取代街道名稱作為地址,雖然多數時候稱不上熱鬧,但我覺得是住起來蠻放鬆舒適的地方。

 

一、行前準備

因為我是申請spring semester交換,所以行前需要的手續大概是從前一學期就開始慢慢辦理,交換學校也會寄email通知何時申請宿舍、填註冊資料等等,只要依照通知的期限內完成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 限制提領帳戶與保險: 這兩項是申請學生簽證必須附上的文件,我的限制提領帳戶選擇Expatrio,根據德協規定每月需準備至少861歐元的費用至限制提領帳戶,以當作財力證明確保學生能夠負擔個人在德國的生活。保險的部分我沒有選擇德國的公保,而是在開設限制提領帳戶的同時優惠選購了DR-WALTER私保。
  • 學生簽證: 由於疫情的關係當時德協並不接受團體簽證申請,因此手續是個人到位在台北101的德協辦理,除了財力證明以外還有不少資料需要準備,例如申請動機與各項表格等等,雖然網路上都能查的到相關資料,但準備起來相當繁瑣,且通常要等一個月左右簽證才會下來,因此還是建議盡早準備。
  • 銀行帳戶: 我並沒有開通德國當地的實體銀行帳戶,只有使用網路銀行Revolut並連結至我的限制提領帳戶,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進到這個帳戶裡面,有一張實體卡再加上有綁apple pay就很夠用了,基本上日常購物或餐廳消費都沒有問題。
  • Sim卡: 在出發前我就有先買了一張vodafone的30天網卡,等到了德國後才再換成另外一間電信lycamobile,個人覺得沒有很好用,之後大家在電信的選擇上可以多方比較看哪間比較符合自己的需求。

 

二、Mannheim生活

  • 學校: 2022 spring semester的前半因為疫情的關係課程分成全線上與線上實體同步(但可能限制到教室人數),因此我在前半學期到學校的次數大概只有10次左右,主要是和朋友去學校圖書館以及學生餐廳。曼漢姆大學的圖書館我只去過位在A3的圖書館以及商學院的圖書館,個人偏好後者的環境,相較於一般圖書館給人比較放鬆的氛圍,不會太緊繃。而學生餐廳Mensa則是跟同學聚餐非常經濟實惠的去處,一份3歐元的價格跟外面餐廳相比便宜不少。
  • 宿舍: 關於各宿舍區的介紹與比較在學長姊的心得報告中已經提到不少,我就不再贅述。我被分發到的是位於Ulmenweg的5人WG,有自己的房間和共用的廚房及衛浴,一個月約330歐的房租。歐洲的一樓其實是台灣的二樓,所以如果被分到二樓以上的話要先有心理準備,宿舍move in那天會搬行李搬到腰酸背痛,另外洗衣間不是每一棟都有。
  • 活動: Mannheim不像其他大城市有精采的夜生活,晚上八、九點過後和星期日基本上所有店家都休息不營業,但學校有提供免費的sports program,只要事先登記報名即可參加,從一般的球類運動到有氧舞蹈、瑜珈等等內容很豐富,推薦大家多加利用。另外學校以及宿舍區每周會舉辦一、兩個派對,但我這學期因為疫情的關係學校一直到接近學期末時才恢復每周的Schneckenhof party。此外還有專為交換生成立的學生組織Visum,偶爾會在周末舉辦一些郊遊、聚會的活動,是認識其他交換生的好機會,我也有參加在學長姐的心得中推薦的running dinner,我和另外一個女生搭檔被分配到甜點,我們先到了另外兩組學生的廚房和公寓吃了前菜和主餐,再邀請大家一起來喝我們煮的珍珠奶茶,真的是名副其實的running dinner。待在德國的這段期間廚藝會飛速成長,由於外食太貴因此我只要有廚房都會自己下廚,也很常和幾個朋友一起煮晚餐,周末則到河邊野餐,雖說Mannheim的生活真的不像歐洲其他城市來的精彩熱鬧,但卻是個每次回想起來會讓人覺得溫馨、懷念的地方。

 

三、課程

  • German course: 當初選擇這門課主要是想更了解德國文化和更貼近當地的生活,通常這種小班制的課程會比較要求出席,前半學期學校因考疫情所有德文課皆為線上,一直到復活節連假後才轉為實體,這點倒是有點小可惜,因為有好幾個朋友其實是到後半學期實體課開始才結識的,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至於課程方面每周三小時的時間其實和台大的語言課差不多,但loading相較起來輕的多,一個學期能學到的內容會比在台大上課學到的少。
  • Sustainable investing: 這門課其實跟投資學有點類似,教授大概會先花瓣學期左右的時間帶過投資學的內容,再討論永續投資的幾個面向,如果有先修過投資學的話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理解CAPM等內容,評分只看期末考,有單、複選和簡答題,如果有認真複習老師的投影片,這門課就不算太困難。這門課採線上實體同步,我有到過實體課幾次,學生們都很踴躍發言,不論是德國本地的學生或外籍生,教授上課的氣氛也很好,永續投資的內容目前在台灣的課程中也還不那麼常見,值得有興趣的人去聽看看。
  • Financial market and human capital: 當初選這門課是因為我以為多少跟人資有點關係,想說先去試聽一下,但其實老師有先聲明這門課其實不會討論太多human resources,如果想了解人資的話請考慮別堂課。這門課主要是以實證研究討論人力資本與市場之間的關係,相較之下前面提到的Sustainable investing則比較偏向理論,老師教學很用心,助教也不定期安排助教課,認真上課的話能學到很多東西。這門課的評分方式包含小組期中報告以及期末考,期中報告是針對三間公司做case study,但教授已經把需要的數據準備好,只需要用excel整理一下數據再去分析結果就好,有大二修過的統計學基礎就不會太難,期末考前老師會給一份考古題幫助我們掌握方向,雖然沒有到很輕鬆但也不會刁難,算是我蠻喜歡的一門課。

 

四、旅遊

旅遊是我交換過程中很重要的部分,我的旅行通常分成三種,一是和在曼漢姆大學認識的朋友一起,二是藉由臉書台灣歐洲交換生社團找到旅伴,最後則是獨自旅行。通常在獨旅的過程中更容易認是當地人或其他遊客,是很有趣的體驗,行程安排也比較自由,遇到問題時沒有逃避的空間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可以說是以快樂的方式強迫自己成長,歐洲是很適合挑戰獨旅的地方。

  • 交通: 我最常使用的是Flixbus、DB、Ryanair,關於這幾間公司的介紹在其他心得中已有提及,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瑞安航空Ryanair撤出法蘭克福國際機場,導致從Mannheim搭飛機旅行變得比較不方便,只能改成從Frankfurt Hahn、Baden-Baden、Stuttgart或科隆機場出發,所以通常較長途的旅程我反而會選擇搭夜巴取代飛機,在車上一覺醒來就開始玩另一個國家/城市,還能省下一筆住宿費。
  • 沙發衝浪: 沙發衝浪是我在歐洲到處旅遊最特別的體驗之一,我在巴黎、維也納、羅馬等城市都有睡過沙發,起初會有這個想法是為了節省住宿費用,但後來發現沙發衝浪帶給我的比單純省錢還要更多,它讓我有機會去探索城市中不同的角落,住進當地人的家、體驗當地的生活,有時能和host一起吃早餐或晚餐,甚至是一起出遊,例如與我在薩爾茲堡的host到河邊游泳或拿坡里的host在我生日時帶著我做提拉米蘇等等,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體驗。但當然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睡覺的環境很依賴運氣,也有一定的風險,畢竟是陌生人,所以在出遊時還是安全優先,如果情況不對勁一定要適時求救或離開現場。

 

五、心得

這半年一眨眼很快就過去了,彷彿一場很美好的夢。當初申請交換時我在動機中寫道我想在出國的這段時間以學生身分學習獨立、看看不一樣的世界、產生碰撞與火花,並發掘更多可能性,這趟旅行完全不負當初期望,去了很多地方、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有許多奇妙的際遇,也多了數不清的人生初體驗。

在國外生活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適應、解決,我原本就希望能透過交換學著調適自己的心態、承擔更多的責任,讓自己變得更成熟,看著國外一些年紀相仿的朋友已經自己有一份工作獨自租屋生活,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過在這半年中,也體會到了西方文化和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放更多的注意力在自我身上,少在意一些他人的眼光,也開始思考未來的生活模樣,不敢說我在短短這段期間內就找到人生目標,一切都還在摸索中,但也讓我意識到或許我有更多的選擇,面對未知的事物能更堅強、自信一些。

這些日子裡所有的生活的模樣都可以自己決定,在陌生的國度可以很任性地做自己,可以說是非常奢侈的一段時光,雖然也會有遇到問題、不開心的日子時候,但也變相地促使自己成長,不論好壞,我覺得都是很珍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