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曾智揚教授 活用會計 思考管理人生的成本

院行政辦公室

採訪‧撰稿/陳禹衡

攝影/楊文卿 

曾智揚鼓勵同學說:「上課發言很緊張對不對,老師比你更緊張,你很內向,老師也會內向,只要有勇氣把手舉起來,說錯就錯了,在教室錯了沒關係,到公司去犯錯可能就會是很大的問題。」

走進管理學院二號館九樓的研究室,櫥櫃中擺著些許雅緻的陶瓷器皿,曾智揚說:「這是學生們教師節的感謝禮物」;「那是我熱愛棒球的日常生活」曾智揚轉頭指著另一側牆邊桌檯上的裱框相片說道。出身臺東務農家庭的曾智揚,流露純樸靦腆又帶

著熱情的性格,走到辦公桌上攤開同學們期末報告的手繪海報,「哎,那個不要拍啦,有點凌亂!」面對攝影師的鏡頭,曾智揚時而興奮地展示,時而又對採訪不免感到些許羞怯緊張,「他上課說過他很害羞,大家都不信。」會計系四年級學生陳品蓉如此描述。

 

重視課堂互動 期許同學能編寫教材

「開授成本與管理會計,跟績效評估有關係,這個科目對創業有幫助,本來是自己很想創業,但沒能如願,透過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視為向學生傳授福音。」談起成本與管理會計,曾智揚提起自己當初對此學科領域的嚮往,雖然年輕時的心願未實現,但仍秉持重視業界案例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成本與管理會計這門課中,能透過大量實際案例來明白教材文獻的內容。「像是上課提到甜甜圈工廠製程,老師請同學在教室吃甜甜圈,讓我覺得上課是相當活潑有趣的。」會計系四年級林澤立如此說著自己對於課堂的美好印象。

曾智揚採用美國伊利諾大學Project Discovery的教學精神,課程規劃循序漸進,強調學生參與課堂討論,藉此訓練學生邏輯批判與寫作分析能力,並以Babson College之創業創新教學方法訓練學生進行相關個案分析,以培養優秀會計專業經理人為目標。

「正式的Project Discovery不會超過三十人,但實際在臺大上課有五十人左右。」曾智揚談到教學理念,除了表明對於美國教學方式的認同外,也說:「課程參與互動討論的成績占比很重,如果有出席課堂但沒有互動的話,分數不會高。」課程安排數據與資料分析演練,與系上數位助教合作,訓練學生資料分析之思維與技能,亦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依遠距教學需要調整教材與課程內容,提升遠距教學之互動性。

「疫情期間線上授課,會有網路延遲的問題,因此從英文授課改以中文進行,方便同學因網路延遲問題,仍然能夠跟上進度。英文語法結構需有連貫性,因網路中斷而進度跟不上的情況,我自己在視訊會議也遇過類似困擾。」

運用個案教學,協助學生融入管理實務情境,培養分析、溝通及簡報能力,以訓練學生成為臺灣未來重要管理菁英人才。會計系三年級陳柏翰回想上課經驗說:「如果同學在課堂上答不出老師的提問,老師會耐心希望同學盡力思考且盡量回答。」曾智揚提到:「在與學生課堂討論的過程當中,發覺到真理越辯越明,同學不斷的反思討論,最後其實都已經把教材內容討論出來;我覺得同學自己都能編寫教材了。」

曾智揚課堂的學期報告,訓練將課程理論應用於管理實務,並指導同學發揮團隊合作,加強資料分析及英文簡報能力。

 

和京都大學交流聚焦企業案例評價

每年春季,臺灣大學會計學系與京都大學經濟學院會有互訪交流活動,活動名為「臺灣大學與京都大學會計商業分析交流會」,曾智揚指導學生將課程學期報告拿到國際研討會發表,當作成本與管理會計課程的後續延伸。

這門課表現傑出的同學,會作為代表到京都大學參與個案發表,由會計系負擔相關費用,引起同學相當濃厚的興趣,「對未來要繼續升學的同學而言,這是相當好的學習經歷。」曾智揚以親身留學經驗分享。

與京都大學的交流內容,主要圍繞在企業案例的評價,和成本與管理會計課程內容還是有些差異,因此曾智揚會針對參與的同學更進一步指導。一般來說,學生們在二年級修完一整年的成本與管理會計課程後,過了半年後的三年級春季學期,才前往京都大學交流。

有鑑於自己重視溝通表達技巧,曾智揚這幾年與京都大學的交流中,也自學了簡單的基礎日語,可說不只滿足於會計專業領域,還在與京都大學的交流期間做到教學相長。

 

探知企業投資技巧感受到刻苦同學韌性

教學過程中,與各式各樣家庭背景的學生皆有接觸互動的曾智揚,遇到有家境富裕的學生出國留學深造,學成後歸國接繼家業;也有家境較不優渥的學生,需要努力爭取獎學金與實習機會,來維持基本生活開銷。曾智揚除了身為師長的身分,同時也兼顧朋友的角色,像是透過家境較好的學生,了解家族企業投資的內幕技巧,也從刻苦打拼的同學身上感受到生命的韌性與光輝,並適時給予協助和鼓勵。

「有同學真的不太有能力負擔書籍課本費用,於是我會把手邊擁有的教材直接贈與;還有像在中秋節時,因為剛好也是我的導生,我就贈送月餅問候關心。」

另外,為體貼同學們的留學需求,訓練學生外語能力的教學模式,曾智揚表達了務實看法。

「訓練學生在期末報告使用英語進行公司案例報告,讓同學在出國前就儲備知識,這樣在海外遇到需要分享的場合時,即有過去課堂練習的良好基礎,能夠馬上運用。」曾智揚說,用英文來做學術與學習,能更即時掌握最新資訊,也會看到更多華文學術界缺乏的視角與觀點。

 

帳目計算能力遠不如解讀資料能力

曾智揚的學士與碩士皆於臺灣大學會計學系完成,接著於美國馬里蘭大學會計學系博士班獲得學位,博士班導師Lawrence A. Gordon是成本與管理會計領域的權威,給予曾智揚很大的啟發。

現職為臺灣大學會計學系名譽教授的蔡揚宗,指導過曾智揚碩士班的畢業論文,蔡揚宗與曾智揚於博士班的指導老師同為Lawrence A. Gordon,三位具有師徒關係的師生,都專精於成本與管理會計領域。

曾智揚曾經在馬里蘭大學教書一陣子,感念於學士與碩士期間在臺灣大學有許多恩師的栽培,因此帶著一顆回饋母校的感恩心情,希望能把海外所學帶回給臺大同學,讓學弟妹享受新知的樂趣。

「 人工智能時代, 制式計算能力並不是最急需,公司資料分析解讀的能力,遠比基礎的帳目計算能力來得重要。」美國教育重視與實務結合的模式,有別於臺灣較制式化的填鴨式教育。

曾智揚鼓勵同學說:「上課發言很緊張對不對,老師比你更緊張, 你很內向,老師也會內向,只要有勇氣把手舉起來,說錯就錯了,在教室錯了沒關係,到公司去犯錯可能就會是很大的問題。」

在努力營造活潑互動的課堂氛圍下,曾智揚說:「很感謝同學課堂勇於發言,如果能夠選拔優良傑出學生,我也想選自己的學生。」

 

思考興趣與志業強調低成本高報酬

曾智揚指出,學生無須太過單向專注於課業,應該要思考真正的興趣與志業,從成績回歸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如果要留學或移民,也會有不同考量。

「期許同學仔細想想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同學們有能力到臺大就讀,試問難道大家都不努力修課嗎?但是很多同學卻仍然很迷惘,留學目的因人而異,如果想要移民留在外國工作,那不用追求高難度名校,多花時間找工作機會比較實用;若想回國任教,即使名校就讀過程不盡理想,但名校招牌仍會讓人眼睛一亮。」

曾智揚期許學生活用會計原理,應用到人生上,應該思考如何管理自己人生的成本,如何用最有效率,以低成本高報酬的方式達到人生目標。

 

※本文章轉載至臺大出版中心「2021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15」/出處:https://issuu.com/ntupress/docs/teacher-15-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