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S 歐洲商學院 交換心得

撰文者/財務金融學系大四  鍾秉瀚

去歐洲交換的這五個月,絕對是影響我人生最大的一段日子。以下我將分為事前準備、日常生活、旅遊、自我成長等四個方向說明。

 

事前準備

相對於其他國家,德國對於欲取得簽證的外來者規範較為嚴苛,首先財力證明的提供方式為:在去之前轉足夠的錢到限制提領戶內,他再以每個月固定金額的方式來保證你每個月有夠用的生活費來過活。以我當年為例,即為先轉入€861*7 = €6,027加上每月€5的管理費,約略每月月底時能獲得下個月的額度。

另外簽證是非常、非常需要提早辦的。不同於我們過往對於德國人做事嚴謹的刻板印象,德國人相對而言做事可用「不知變通」來形容較佳。依照德國辦事處的文件上表明,簽證應於5-8週完成,在辦事處未提供消息前請勿前來進行進度上的詢問。這讓當時已經過了8週,下禮拜就準備要飛的我非常緊張。在進行一連串的詢問後理所當然是不會獲得任何有用的正面消息的,故我只好直接寄信給德國方處理我的文件的辦事處,雖然寄完沒有任何消息,也很剛好的錯過了飛機,但確實過幾天後就收到通知跟我說簽證已經可以準備寄出給我了,才又匆匆改好機票準備出發。總之,越早把簽證處理好越不用擔心。

關於行李內要帶什麼東西,其實我認為我帶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我的家用喇叭,他真的可以很大幅度的提升派對、或是日常生活品質。另外台灣的延長線帶去要記得確認他是否會變壓,如果不會就會跟我的一樣,第一天使用就爆炸了。

 

日常生活

在德國的生活其實跟我當初去的時候的想像不太一樣,對於歐洲大學大家想像的可能是滿滿的派對以及充滿外國人的聚會,至少我是這樣以為的。但也許是因為我自己宿舍選址的地方離學校有一小段距離,加上初期因為簽證的關係我是開學後隔週才抵達的,因此即便我自認為語言上不會有太多的隔閡,但仍導致不太容易與班上同學熟識,所以我大多時間都是與我的室友以及其他大陸和台灣朋友一起行動。

在家裡的日常時間就是逛超市、嘗試各種新料理、拍yt影片、跟室友喝酒聊天。EBS所處的城鎮 Oestrich-Winkel為白葡萄酒Riesling的知名產地,在當地喝非常便宜,品質也相對好。啤酒的話,則是全德國都非常便宜,又非常好喝。在交換的五個月中,基本上我試過了全超市有賣的酒以及酒莊中至少10種不同品牌與等級的Riesling,是我認為還蠻有趣的體驗。

我住的地方擁有一個非常大的廚房,裡面包含了用不完的廚具、餐具以及各種中式、西式的調味料,加上我的上海室友本身就是大廚等級,所以只要去超市準備想吃的食材,他就會用他的經驗教我各種料理方式,親自示範一遍給我看,這讓我的料理技術進步飛快,從一個出國前連煎荷包蛋都可能搞砸的人,到現在能做出至少5種蛋料理,更能自己準備三菜一湯上桌。

即使在開頭我說沒有滿滿的派對以及充滿外國人的聚會,但這樣的場合還是會有的。在酒吧的聚會中,大家大多是聊各自國家的背景與特色,以台灣與大陸而言,在與其他人較熟後我們常常就會被詢問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印象中比較特別的是在與法國人聊到可頌的時候,他們非常堅持可頌就是可頌,不是麵包。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還有當美國人介紹自己的時候都會理所當然的稱呼自己為American,這讓來自於南美洲的其他人相當不滿,認為美國人都喜歡把整個美洲都當成他們的等等。在這樣的活動上,就會有很多機會可以去認識異國文化,這就是當初我出來交換時所期待的樣子,也確實開了很多眼界。

 

旅遊

相信選擇到歐洲交換,旅遊是大多數人期待的事。由於我自己比較偏好的是深度旅遊的形式,因此在交換的五個月中,前往的國家數上並沒有到非常多,但都待相對較長的時間。我去過的國家除了自身所在的德國外,包含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捷克、奧地利。其中德國與義大利佔了大多數的時間。在歐洲旅遊方便的地方是到哪裡都比你想像的便宜。以倫敦為例,購買從法蘭克福的來回機票,不含行李僅€26。

我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和一同來交換的小學同學、她的男朋友以及後來交的女朋友一起去旅遊的。由於我的朋友們相對於我都是比較有主見的人,因此往往是他們準備好行程了我直接參與。我的功用就是幫大家一起錄yt影片紀錄生活。我認為旅遊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適個性與偏好的人一起前往,行前規劃反而不一定是重點,我們常常就是說走就走,出發前三天甚至前一天才開始訂機票。但我十分享受這種說走就走的感覺。對於我而言,在台灣的時候,常常想去哪都有一種受限的感覺,可能是課業上的限制,或是交通上的不便,但在歐洲,各種交通方式都能前往各國,只要想,沒有不能抵達的地方。

 

自我成長

在歐洲使我成長最多的,除了表面上的廚藝、做事方式、以及規劃事務的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因為多了非常多與自己溝通的時間。冬天的德國太陽五點就下山了,如果當天沒有安排其他活動,主要就是唸書等與自己相處的時間。在出國前,雖然曾經有花過許多時間與自己對話,也有去研究自己未來的方向,但在有現實如實習、課業、課外活動等時間安排壓力下,在思考方面沒有辦法面面俱到,更甚嚴重的是一直沒有辦法好好去認識自己,導致對於自我認同的想法每況愈下,而逐漸地變得討厭自己。

然而出國後的時間對我來說,是人生22年來第一次可以真正的掌控自己滿滿的一天24小時。今天我想出發去爬山,包包背上就可以出發;明天想看艾菲爾鐵塔,晚上火車票訂了隔天早上出發,下午就到了;想去柏林了解二戰德國歷史,馬上出發,晚上就能看著柏林圍牆思考。想出去流浪一直是我在台北的夢想,但這次的交換,讓我能不只流浪台北,更能浪跡整個歐洲。也是在歐洲悠久的歷史陪襯下,綜觀整個時間洪流中,才發現我自己身處的時間點與國家、是多麽的幸福。

正是有這樣的一段時光,我更清楚自己的個性,知道自己真正的喜好為何,過往揮之不去看著鏡中自我的迷霧在歐洲美麗陽光的揮灑下逐漸散去。我更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做好對於自己未來的規劃;在遇到問題時也能透過冷靜處理而完善解決;更有趣的是我曾經嚴重懷疑自己的英文能力在到了歐洲後才發現原來已經是被加拿大人、英國人、美國人等Native Speaker認證的流利程度。

很謝謝系上提供獎學金讓我有這樣的機會圓夢,否則以我自己與家庭的經濟能力是絕對沒有辦法負擔這樣的旅行的。這趟旅程我有拍 YouTube,因此在文字敘述上的心得並沒有到非常完善,也非常歡迎系上到平台搜尋 「鬆餅Pancake」,裡面已經有一些我在德國生活的日常,在未來的時間我也會持續把已經錄好的素材上傳至平台供無論是未來要去交換的學弟妹或是其他對於德國有興趣的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