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12月05日余峻瑜與柯冠州老師分享「The role of caregivers in the adoption decision of telehealth service – Perspective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Behavior」

院行政辦公室

撰文者/商學研究所碩士生 毛詩沅

臺大管理學院舉辦的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很榮幸邀請到工管系的余峻瑜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他與柯冠州教授合作研究的「The role of caregivers in the adoption decision of telehealth service – Perspective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Behavior」。此次研究延續去年所做的關於遠距照護的研究,進一步觀察接受遠距照護的高血壓患者,在使用血壓量測儀器過程中,不同的行為模式與血壓控制之間的相關性。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血壓是很重要的健康指標。從行為上看,量血壓可以幫助查看身體狀況。從動機上看,動機理論(Motivation Theory)將動機分為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與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一般而言,健康管理被視為由外在動機推動,如個管師督促量測血壓。然而,在測量血壓時,動機理論會產生兩種矛盾的預測,一方面是認為量測血壓會增加管理健康的動機,病人量測後可以立即看到血壓測量值,有助於提高其長期目標持久性,若發現血壓有所下降,亦有助於提高其量測動機;另一方面則是認為量測血壓會降低管理健康的動機,通常量測血壓被視為是一項被迫的工作,病人會覺得自己是因為生病所以才要測量血壓,造成心態上的負擔,且若發現血壓範圍始終不正常,病人會更不願意量血壓。根據目標漸進理論(Goal-gradient Theory),推測病人在使用血壓機時,如果發現自己血壓得到控制,會傾向於頻繁量測血壓。

該研究的資料來源為家中有血壓機的病人,資料紀錄他們量測時血壓的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以下簡稱SBP)、血壓的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以下簡稱DBP)以及血壓的脈搏壓(Pulse rate,以下簡稱PR)。原則上,希望病人一天至少測量一次,將測量值回傳給醫院。每一位病人都有一位個管師,若發現病人兩天以上未測量或出現異常量測值,個管師會致電提醒病人。研究共收集接受遠距照護超過148天的2890名病人資料。從初步分析來看,在使用遠距照護的兩個月中,全體病人的平均SBP並沒有統計上的顯著性,即沒有顯著的改變。究其原因,是因為資料中並非所有使用遠距照護的病人為高血壓患者。因此從中篩選出高血壓患者共475人,只研究這群人開始使用遠距照護後、頭十七天的變化:將前三天的平均數視為基準值(Baseline),第四天到第十天視為第一週的資料,第十一天到第十七天視為第二週的資料,使用成對t檢定(Paired t-tests)來研究這十七天內的血壓變化,主要觀察血壓平均SBP和最大SBP值的變化。從所有高血壓患者這十七天的資料分析發現,病人的血壓都有顯著的下降。

因為病人量測血壓的行為不同,有些病人會每天定時進行量測,而有些病人則會忘記量測,因此研究根據病人的量測行為提出三個分類指標,來將病人進行分類:兩週內的平均量測頻率(Total number of data sets/17 days)、實際量測天數的平均量測頻率(Total number of data sets/Total number of days with data)以及量測天數比率(Total number of days with data/17 days),用中位數與第一及第三四分位數來區分量測血壓频率的高低,再針對分類的病人做進一步分析。研究發現,從量測頻率來看,高與低的兩組病人的平均SBP並無顯著差異,但最大SBP值有顯著差異,說明量測頻率高的病人的最大SBP值顯著比頻率低的病人高。單獨觀察頻率高與頻率低的病人的資料,發現高血壓患者,無論測量頻率高低,其血壓都在不斷改善。有趣的是,量測天數比率呈現出不一樣的結果,研究發現兩週後,量測頻率高的患者的平均SBP和最大SBP值才有顯著下降。

除了上述三種指標外,研究還分析了量測時間(Measurement time),觀察量測時間點是否會對血壓量測結果產生差異。將高血壓病人分成主要早上量測和主要下午量測兩類,分析發現這兩類病人的平均SBP和最大SBP值皆無顯著差異,說明量測時間點與血壓變化控制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

余教授並說明,後續的研究會做更細部切分,進一步去瞭解遠距照護服務個管師可以如何透過與病人互動溝通的行為面設計或介入,來提高病人內外在動機等其他議題。

感謝余教授精彩的演講,也感謝管院其他領域老師針對此研究的熱烈討論與想法分享,相信通過跨領域知識的探討,會激盪出更多元的想法,並開拓出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