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商研碩二在美國杜蘭大學交換之心得
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
撰文者/商學研究所 楊祖魁
本次交換學生計畫是我第一次有機會在文化不同的國家長期生活,也是我真正接觸MBA課程訓練及資源的契機,所獲之豐,自不待言,也慶幸自己只要繳交臺灣大學的學費便可體驗國外商學院學生的生活。整體而言,我在此期間的收穫可分三面向:學習環境、生活適應及文化衝擊,以下分別描述。
1.學習環境:杜蘭大學(Tulane)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的紐澳良(New Orleans)市,其費曼商學院(A.B. Freeman School of Business),尤其是金融(Finance)領域,在美國南方頗負盛名。今年來自全球的大學生錄取率約13%,年度學費約為55,000美金,故學生競爭力和企圖心都相當明顯。單就課程內容而言,我認為杜蘭大學所學並不比臺灣大學深,如組織行為學(Leadership)、投資學(Investment)等基本知識皆無不同,在美國的每週作業及課前準備時的閱讀文本,但若不考量非母語的因素,該校課程負擔並不比臺灣大學重。教授教學方式著重於學生對理論的批判式思考,而非一味要求學生就所學的理論硬想出自己的相關例子為證。
2.生活適應:美國整體的生活步調較臺灣緩慢許多,做事時延遲兩小時內都不被視為拖延。因此,交換期間必須學著讓自己以不同角度看待時間,只要在時限內完成即可,而不是越快越好。此外,相較於其他城市,紐澳良的特色之一便是混合了各種不同文化居民,城市中不時會舉行各種音樂、舞蹈活動等,甚至在路邊也常有機會免費觀賞表演,讓人不自覺想放慢行進步伐,仔細品味各種演出。
3.文化衝擊:歐洲和美國學生在交流方面慣於以握手表達禮儀,說話時講求將必要詞句精準定義而非隱晦其詞,與臺灣的差異相當鮮明,剛接觸時令我難以接受。融入生活後,無論是商務聚會的交流或是與不同文化組員進行溝通,都能以自在態度抹除彼此距離感,所說話語的清楚定位也能避免每人對詞語認知差異造成的行為落差,理解歐美文化對於培養在商業世界不可或缺的應對能力大有助益。
回憶剛進入研究所時的第一堂課,老師就不斷強調臺灣大學MBA與國外商學院的差異,而這些不同點在本次交換歷程中顯然浮現。雖然交換學生計畫僅為期半年,也無法由此期間所修的課獲得國外學位,然這半年的經歷無疑對於自己擴大國際視野及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具有莫大助力。且由於身分是學生,除了可運用學校資源嘗試不同生活,大部分的時間也可由自己掌握。對於希望有一個不一樣的生活體驗的人或者想要接受挑戰者,我認為交換學生絕對是成本效益最高的選項,值得大家花心思去努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