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企業學系簡睿哲老師分享:「數位化趨勢下國際企業研究議題分享」
院行政辦公室
撰文者/國際企業學碩士班 李哲柔
管理學院於111年4月26日(星期二)舉辦了線上教師跨領域成果分享會:【數位化趨勢下國際企業研究議題分享】,此次邀請了國企所簡睿哲教授來分享,主要研究內容乃針對數位化趨勢如何影響國際企業的運作為題,進而有效能的提升國際貿易在數位領域上有更多的創新與發展。
首先簡教授提及他踏入研究國際企業數位科技領域的緣起,是因自己在博士班時期即對數位化、資訊科技環境的發展與國際企業策略行銷整合議題已有高度興趣與關切,故進而將新創與中小型企業做為研究實證對象,觀察其創業機會之識別與創新整合的可行性。同時也觀察台灣各產業是如何透過電子化的整合(electronic integration)與善用各項資訊數位系統來提升管理所有合作的和國際供應鏈廠商及客戶合作效能,及研究對產品核心品質的影響。
接著簡教授提到此論文之研究背景是因:在數位化新科技、供應鏈系統、雲端…等科技環境不斷改變之下,影響很多商業發展模式,加上疫情的衝擊下廠商更需要用像是會員制或線上平台等數位科技來拓展商業銷售通路;而過去廠商全球各地參展的傳統則發展出了線上展會等型態。
這樣的新商模也使得數位化平台或純數位廠商更加蓬勃發展,在供應鏈體系中透過資訊整合接觸服務國外客戶;如AMAZON、AIRBNB、NETFLIX、DISNEY+等使用者基數廣的開放平台,打破傳統企業國際化需考量區位決策、進入策略等且需大量基礎投資之模式。因此,在數位化時代下,探究廠商在做國際化決策時,以往傳統上會探究的地理、文化距離…等因素,是否不再重要?這也成為應研究之探究主題之一。
在研究廠商國際化時,會發現國內廠商去國外投資常缺乏對當地市場瞭解的Foreign Liabilities,而文化、法律制度…等面向也是傳統上會戒慎分析之元素。另外在因應數位化的發展衝擊下,也開始出現一些針對是否要發展新理論或修正現有理論等不同聲音的論文。
在探究此面向時,簡教授特別針對環境價值觀、正式制度、廠商特質等做為討論要素,去發掘諸多廠商在這些不同的環境因素下是如何的被影響、甚至發展受阻。舉例:UBER身為數位平台跨國企業,按理去到世界各地發展本應成功,但卻受到某些國家當地法律限制的阻礙(例:台灣、丹麥…等);此外,各國稅法上行業別的定義也難清楚界定;又如:阿里巴巴在台灣因著中小企業太依賴外貿協會工具, 反而不會積極採用新平台,以致於平台會員成長有限,因此廠商數位轉型能力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統整之下,在各國不同的環境因素皆需考量,如價值觀、新科技接受度或不確定趨避性等。另外,像「生態系優勢」也會產生如UBER等案例的不同整合影響力。
因線上市場有資訊不對稱的特徵,故此論文採用signal theory,且用訪談、數位平台次集資料、問卷等方法來觀察資訊不對稱在數位化環境中對於出口廠商在使用平台能創造較好表現的環境。
研究結果顯示:廠商在數位化環境下的國際化歷程中,資訊落差補足與否是決定性因子;且會受國內外制度環境和廠商本身追求多角化策略的影響。國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廠商會因對國外目標群有其陌生度與資訊落差,而在採用數位化平台上面有較大的效益,在一二線城市則因原先的資訊落差未如三四線城市大而較無採用平台效益;國外部分,若是去到法律文化距離相差較大的國家,使用數位化平台也會因較能補足資訊落差而有較大效益,反之亦然。此外,在廠商策略部分,市場與產品多角化經營的廠商會面臨較少資訊不對稱的情況,故對於追求集中化產品的廠商,採用數位平台的效果比較好。綜合上述,數位環境下跟國際數位化跟傳統概念的元素是會有影響差異的。
感謝簡教授此次的研究分享,不只讓大家對數位化下的國際企業研究面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帶出了更多的啟發與後續研究的創新激盪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