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10月08日財金系姜堯民教授與張森林教授「Health Status and Trading Behavior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院行政辦公室
撰文者/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博士生 孔德蓉
摘要:臺大管理學院於10月08日舉辦「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會」,很榮幸邀請到財金系的姜堯民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他與張森林教授合作研究的「Health Status and Trading Behavior of Individual Investors」,此研究題目不僅新穎且橫跨醫療議題,跳脫以往傳統的財務研究,別具意義,本篇主要探討在台灣整體國人的健康狀況是否會影響國內股票市場上的交易型態,並深入分析這種關聯在不同區域下的差異。
臺大管理學院於10月08日舉辦「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會」,很榮幸邀請到財金系的姜堯民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他與張森林教授合作研究的「Health Status and Trading Behavior of Individual Investors」,此研究題目不僅新穎且橫跨醫療議題,跳脫以往傳統的財務研究,別具意義,本篇主要探討在台灣整體國人的健康狀況是否會影響國內股票市場上的交易型態,並深入分析這種關聯在不同區域下的差異。
近幾年學術研究發現外在環境能夠影響投資人的交易行為,例如天氣、空氣汙染等,而這些外在因素通常也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2016年就有文獻指出當股市偏空的時候,醫院就診的紀錄也隨之攀升,其中特別是心理方面的門診,因此在本篇研究中,姜教授和張教授想藉由台灣健保資訊分析歷年來國人每日的就醫行為,並將其與股票市場做連結,深入剖析投資人健康狀況與其交易行為之間的關係;從初步的數據顯示,可發現台灣每日的總門診費用即使在調整過通貨膨脹後,仍是呈現逐年上升的狀態,每逢星期一的總門診費用更是相較於其他時間增加兩倍以上,這部分應該與很多診所和醫院周末休診有關,此外在2003年的每日門診費用驟降則是因為SARS爆發所導致,倘若依照門診疾病類別做篩選,一般感冒的門診費用明顯呈現季節上規律的波動,通常到每年的一月份都會攀到最高峰,六月份左右的就診費用則跌至低點,有趣的是,台灣股市交易量在接近一月時也常常偏低。
再進一步迴歸分析並控制住時間可能帶來的影響,姜教授和張教授發現整體門診費用與股市交易額、放空數量、融資買進量呈現顯著且負向的關係,換而言之,當每日門診費用越高,股票市場的交易量則越低,倘若用每日門診人數替代每日門診費當作變數,結果不僅相同且效果更甚;接續探究其可能的原因有二,首先,投資人因為健康問題而造成他們的交易行為較情緒化,稱之為情緒假說(mood hypothesis),第二個原因則是投資人因生病看門診而有較多閒暇時間關注股市進行交易,即為關注假說(attention hypothesis),在本篇實證結果指出當股票市場處於高門診費用或就診人數期間,投資人行為是偏向關注假說,為了能更深入分析各個地區投資人的行為,依據健保資料的分類將樣本分為八大區域並各別做投資組合,發現當區域每日門診費用或人數愈高,該區域的股票投組的交易量就愈高,以區域來看,投資人行為不僅與先前的關注假說一致且效果更強。
為了能更清楚瞭解交易量的變異是買入還是賣出,進一步將區域的交易量(額)更細分為買入、賣出、淨買入,以及淨賣出,研究發現當區域每日門診費用或人數愈高,該區域的股票買賣(淨)交易量和金額也都隨之上升,較為合理的解釋是民眾向公司請假看完門診後,用閒暇時間在股市做交易,然而台灣部分城市擁有相對較多的醫療資源和投資人,例如台北市,可能造成研究上的誤差,因此在研究中將台北地區的每日門診紀錄另外區分出來,發現台北地區的每日門診費用或人數愈高會使得該區的交易量、放空量、融資買進量下滑,這與整體門診紀錄的結果一致,卻與其他區域的完全相反,雖然目前尚未能有完備的理論基礎詮釋這樣的結果,但相信再考慮進其他檢測或因子,如門診性別、年齡或是症狀類型等,或許會有新的發現使本篇研究能夠更臻於完善。
最後感謝姜教授帶來這場精彩的演講,以及管院教授們在會中對議題的熱烈討論與建議提供,相信透過本次的分享會能讓大家更了解投資人健康與交易行為間的交互作用,也希望在匯集不同專業背景的交流之下,能有助於管院教授們開創更多元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