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學院研究方法系列工作坊 Categories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院行政辦公室

撰文者/國際企業研究所博士生 黃智暐

管理學院舉辦之研究方法系列工作坊於2025年8月4日(週一),與行銷學群共同舉辦系列工作坊第四場活動,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邀請美國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管理學系副教授羅玉潔(Jade Yu-chieh Lo)老師進行專題演講,主題為「Categories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Research」,聚焦於分類理論的發展、研究方法的應用,以及學術論文撰寫與理論貢獻的實務指引。

  

羅老師上午場的演講從分類理論的歷史脈絡出發,介紹該理論在市場競爭、產品定位與組織策略研究中的重要性,並說明類別如何影響市場評價與合法性。內容由早期強調穩定結構與規範約束的「類別命令」觀點,發展至近年聚焦於類別動態與社會建構的研究,強調類別並非固定存在,而是透過行動者的互動與社會過程持續塑造與演變。演講中特別介紹回顧文獻《Category Dynamics in Organization Studies》,梳理類別動態的研究重點,包括類別的形成、擴張、收縮與衰退,以及制度脈絡、受眾評價與參與者行動等多重影響因素,並以「Approval in Nanotechnology Patents」為例,展示跨層次資料在探討跨類別創新評價與合法性上的應用,說明新興技術情境下類別邊界的模糊性如何帶來挑戰與機會。此外,亦提及近期在群眾募資平台的研究,說明如何運用文本分析探討類別一致性對募資成功率的影響,突顯分類理論在數位平台研究中的新興應用。亦說明,隨著文本挖掘與分析技術的進步,研究者已能更動態地追蹤市場認知與類別邊界的變化,並需留意語境與方法的適配性以避免誤解。演講亦結合Amazon從線上書店的主張轉型至電子商務、精釀啤酒的興起、iPhone改變「phone」的印象、有機產品的溢價效應、星巴克公平貿易咖啡及植物肉市場定位等案例,闡明類別如何演化、影響產品地位並改變評價標準。

羅老師下午場旨於讓大家能實際演練於上午所學的分類理論,爰先安排分組討論,讓與會師生實際發想,並應用於不同的研究場域。分組討論的主題包括跨文化情境的差異、新興類別的制度以及資料取得的限制等議題。參與者提出多項與分類理論相關的研究構想,涵蓋市場邊界的重新定義、多層次資料結合以檢視市場認知變化,以及透過質化方法探索類別意義建構。討論過程中,羅老師帶領與會者集思廣益、提供具體建議,並針對如何將研究嵌入國際學術對話,分享利用國際會議交流、跨文化視角切入研究及運用初步成果獲取回饋的策略,協助參與者規劃更具可行性的研究方向。

羅老師隨後進行的專題講授聚焦於學術論文的定位與理論貢獻撰寫。內容說明高品質研究的共通要素,包括在研究設計初期明確界定理論對話對象與貢獻方向,並在論文撰寫時回答「挑戰了哪些既有觀點」及「補足了哪些理論空白」等核心問題。也針對論文架構與標題設計提出兼顧理論深度與可讀性的建議,並分享審稿經驗中常見的挑戰,例如研究過於著重方法操作而忽略理論連結。

此次工作坊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啟發。在羅老師深入淺出的演講中,不僅釐清了分類理論的應用脈絡,也強化了大家在學術論文寫作的策略思維。透過對研究設計、資料處理、理論定位及投稿準備的全方位分享,活動為博士生與年輕學者提供具體可行的指引,協助在研究過程中更有效率地前進。活動內容扎實,案例豐富,充分展現管理學院推動高品質學術交流的努力,並為師生的研究視野與實務能力注入新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