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院教師教學研究分享:臺大醫院陳石池前院長「健康投資」
院行政辦公室
撰文者/院行政辦公室 胡慶宇
本院教師教學研究分享會,五月份第一場專題,特別邀請到臺大醫院陳石池前院長分享「健康投資」。
「健康沒有任何捷徑,每天都必須為自己的健康做準備」
陳醫師在此次講座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強調健康如何是人生中最大的投資。
說到投資,我們腦中浮現的是股票、事業亦或是金錢呢?陳醫師在幾十年的醫學經歷中,看過無數在政商界意氣風發的成功人士,最後卻在健康這部分折了羽翼,不敵病魔及壓力的摧殘。然而,現實生活中卻鮮少人願意在症狀實際發生前,就提前做好妥善的健康管理。陳醫師曾診治過的病例中,便有一位因車禍受傷,而在檢測下意外發現肝臟腫瘤的病人。這位病人是幸運的,然而對於健康這門課題,單靠運氣又能夠走得多遠呢?
陳醫師向我們傳達了每日做好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健康習慣應該從小習慣做起。大家是否思考過「先脫衣服還是先脫褲子才是正確的」這般令人狐疑的問題嗎?事實上,由於人的身體充滿了血管,過大的溫差會造成血管快速收縮舒張,又由於人體的重要器官主要集中於上半身,因此過度快速地讓上半身接觸到冷空氣,容易使得血管彈性較不佳的老年人出現循環問題。從上述簡單的例子中,我們了解到了健康問題容易從小細節發生。對此,陳醫師給出了幾個簡單的小撇步,卻能為健康帶來莫大助益。意即健康管理的「投資策略」。
首先,對於健康管理的首要任務,便是了解自己的「投資本錢」,即自己的健康數據。就立即性而言,血壓、血脂及BMI等直觀的身體數值,便是健康危險的立即指標;就潛在性而言,家族遺傳、工作環境等或許無立即性危險的因子,長期下來仍能由基因或是壓力等因素誘發病症。而在了解自己身體的基本狀況後要如何對症下藥,陳醫師概括為兩點:生理層次與心理層次。
影響生理層次的最大因素無非是飲食習慣,陳醫師以「合理膳食」的角度出發,藉由攝取適度、適量的營養食物,並戒除極端化的飲食,以導正低營養密度、高度加工之食物對身體帶來的傷害。其中更特意點出常被人忽視的幾個高危險致癌因子:
— 加工肉腸、臘肉
— 泡菜
— 隔夜剩菜(高亞硝酸鹽)
— 燒烤
— 幽門螺旋桿菌
— 酒精
像是泡菜以及隔夜剩菜等食物,最容易隨著時間產生亞硝酸鹽等會大幅提高致癌機率的物質,卻也是時常會被忽略的。可見即便是細微的飲食習慣,都有可能大大影響健康狀況。同樣的,要調整出適合自己的優良飲食,也必須從小細節做起。除了養成隨時喝水的習慣外,最重要的便是優質食物的攝取。包括:
— 高營養:糙米、洋蔥、地瓜、海藻、蘋果
— 解毒能力:地瓜、海藻、綠豆、地瓜葉、木耳
— 抗氧化:茶葉、葡萄、柑橘、蕃茄、南瓜
— 提高免疫力:洋蔥、菇蕈類、胡蘿蔔、奇異果、彩甜椒
談到心理層面,所謂「壯志因愁減,衰容與病俱」。心靈健康的重要性一直被認為不亞於生理層次,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在繁忙的現代社會,卻也是最常被忽略的。心理狀態對於體內激素有直接的影響;激素對於神經情緒以及疾病更是息息相關。簡單試想:一個人因為住宅附近設有基地台,便有可能因為憂慮導致失眠、疲勞甚至是情緒問題,更可能成為身體各項疾病的誘因,心理狀況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就此,陳醫師給出了或許或讓人大吃一驚的最佳良方—唱歌。據研究唱歌對於人的心理狀態有卓越的幫助。歌曲可以直接使人連結到喜愛的歌手及曲風,影響體內內啡肽的分泌,這種內分泌物正是觸發幸福感的腦化學元素,使人感受到鼓舞、激勵和溫暖。此外,唱歌本身即是一種情緒宣洩的窗口,藉由歌詞轉譯出自己的心理情緒,也能夠增進體內賀爾蒙的分泌,使心情愉悅,並消除壓力。
最後,陳醫師也鼓勵大家,以「恆定心態,控制情緒」為基礎,耐心尋找屬於自己的最佳健康活動;從細微的自省改進開始,培養良好的健康習慣。事實上,即便是微小的改變,也能為身體帶來幫助。藉由文中生理以及心理層次的習慣養成,並時時從環境、飲食、睡眠、運動等小細節反思,逐步地培養出專屬於自己生活良方。正應證了文豪塞凡提斯所說:「良好的自省即是解決疾病的最佳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