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管系學會學術部專案研究心得分享:探索日本總體經濟

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

撰文者/企管組二年級   杜柏寬

 

一、從問題出發,建立研究框架

專案初期,我們的目標是全面剖析日本經濟的歷史、現狀及其未來發展潛力。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將研究分為幾個主要方向,包括:透過 GDP、薪資及公債數據分析經濟概況;探討 1990 年代泡沫經濟破裂後的結構性問題;以及研究當前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在研究框架的建立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多次討論與調整。例如,初期僅以宏觀經濟指標為切入點,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政策影響和企業文化也對經濟結構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將這些面向納入研究範疇。此外,為了確保研究方向不偏離主題,我們定期進行進度檢討,透過交叉驗證數據與文獻,提升研究的準確性與完整性。

 

二、深入探討日本經濟的結構性挑戰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日本自 1990 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後,一直處於低增長、低通膨的狀態。這與高額公債、人口老化及產業競爭力下降等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公債問題上,日本的政府債務占 GDP 比例逐年攀升,雖然量化寬鬆政策降低了利率,但市場信心依然不足,外資也逐步流出。這種高負債情況不僅讓日本經濟承受更大的財政壓力,也限制了政府在其他領域的政策靈活性。

此外,我們還深入探討了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終身僱用制和交叉持股雖然提供了穩定性,但也限制了企業的靈活性和創新動力。這樣的文化導致日本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面臨挑戰。例如,許多企業在數位化和新興科技應用方面進展緩慢,難以跟上全球市場的快速變化。我們以豐田的案例為例,深入分析其如何透過創新與靈活應對來突破困局。與此同時,也對比了一些面臨困境的企業,探討其策略失誤的根源,如過度依賴傳統模式,未能及時適應市場需求的轉變。

 

三、團隊合作中的學習與成長

整個專案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團隊合作的過程。從資料蒐集到報告撰寫與數據分析,每一階段我們都進行了多次腦力激盪。每位成員負責不同部分的研究內容,例如經濟數據分析、產業策略研究等。在討論時,大家充分交流想法,即使有時意見分歧,也能在辯論中找到更有說服力的結論。例如,在分析日本政府債務對經濟的影響時,成員之間對量化寬鬆政策是否有效的看法產生分歧。透過蒐集更多的文獻與案例,我們最終統一了結論,認為政策短期有效但長期可能帶來副作用。

這樣的合作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不僅是分工協作,更是思想碰撞後的一種進步。透過這次經驗,我學會了如何在多元意見中找到平衡點,並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內完成高效且有深度的研究。

 

四、實踐與理論的結合

這次專案研究,讓我深刻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例如,透過分析數據,我們能找到日本經濟停滯的根源;而結合政策與文化的探討,則幫助我們了解應對這些問題的可能路徑。從宏觀經濟到企業層面的分析,讓我更全面地理解經濟現象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同時,這樣的學習過程也提升了我的數據處理能力與批判性思考能力,尤其是在解讀不同來源的數據時,我學會了如何進行交叉比對與深度挖掘,確保結論的可靠性。

另外,這次研究也幫助我培養了更全面的國際經濟視野。以日本為例,我更加理解亞洲經濟體系的獨特性,以及全球化對區域經濟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這樣的經驗讓我對未來可能進行的跨國經濟研究充滿期待。

 

五、結語

參與「日本總經專案研究」,不僅讓我更了解日本這個亞洲經濟大國面臨的挑戰,也啟發了我對經濟問題的反思與興趣。我期待將這次的學習經驗應用到未來更多的研究與實踐中,並將所得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具體能力。同時,我也希望未來有機會對其他國家的經濟挑戰進行類似的研究,探索更廣泛的解決路徑,為國際經濟研究與政策制定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