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管系同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UVIC) 博士班交換心得(一)
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
撰文者/商學研究所 薛楚頻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曾說:「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今天的成就是基於過去,因此未來取決於現在的決定與努力。謝謝管院國際事務處與所上提供的機會與協助,讓筆者至維多利亞大學進行博士班交換,除千里馬外,新的學術交流途徑。本心得主要分為兩部分:台大與維多利亞大學博士班學術生活與能力差異。
台灣 vs. 加拿大博士班學術生活
台灣的博士班制度效仿美加路線,因此在入學前兩年皆已修課為主,第三年起則專心撰寫論文。在台大,每學期大約有1-2門必修研討課,及選修或方法課程。每門研討課每週閱讀量平均為1-3篇論文;而有些課程會採行指定閱讀的方式(即:每個人僅負責所屬讀物,其他文章由同學協助),並以介紹文章為主。而在維多利亞大學(以下簡稱UVIC),博士生雖然沒有選修課但畢業前須完成12門必修研討課;平均下來每學期需修習3門課。每週一門課的閱讀量固定為5篇,且不定時穿插書籍。因此,筆者剛來加拿大,短期內無法適應一週15篇壓力。
在加拿大,研討課程主要分為兩種方式: 開放討論與領導式討論;但不論何種都必須在課前閱讀完所有指定讀物,並在課堂中進行「提問」而不是「導讀」。開放討論主要會由老師開場,說明本週主題與理論及對組織領域的重要性,爾後依照年代順序,隨機請一位同學於五分鐘內簡介文章。導讀後,其他同學會陸續開始評價此篇文章,在進一步說明研究不清楚的地方。此時,老師會希望由其他同學們試著回答提問者的問題。待所有同學都發表後,老師會解答問題。討論結束後,老師會為該主題或理論再進行一次回顧,並列出該領域重要學者與演變的脈絡。領導式討論與上述相同,只是每位同學在課前已被指定閱讀之文章與角色。通常每篇文章會有兩位同學進行帶領討論,一位為導讀者(Leading)另一位為討論者(Discussant)。前者在五分鐘內完成作品簡介,再提出評價與1-2問題。基於導讀者的問題或評價,討論者將其延伸並帶領其他同學參與討論。老師亦會在討論後,回覆同學們的提問,並逐篇進行總結。領導式討論,導讀者與討論者須相互配合,以免出現重複問題或其中一位沒有抓到重點窘境。因此,筆者若為導讀者,則將文章筆記或上課欲討論的內容於課前兩天提供給討論者;反之其他夥伴也會提供給筆者當角色互換時。不論是開放式或討論式,若沒有閱讀指定讀物,老師與其他同學聽問題內容即可知道閱讀水準,所以請務必完成所有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