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研究生參與Schneider Go Green 2020 競賽經驗分享

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

撰文者/ 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班 鄭鈞擁

參加緣起:國際性視野與產業規模,擴大參賽格局

知道競賽資訊的時候,距離第一階段提案簡報截止只有短短兩週。首先在官網上搜尋競賽方向、觀看過往入圍者分享影片,很快受到明確理念、呼應主題的視覺風格、專業拍攝的B2B系統產品吸引,當下決定賦予自己挑戰永續趨勢與商業模式結合的創新發想,以及跨領域合作、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

參加過程:提案、競賽與參訪的完整體驗

在快速了解競賽主軸後,瀏覽了過去合作過的夥伴,包含跨屆、跨科系、跨學術或活動交流所結識的朋友,最後選出與自己同樣目標導向,且注重專業知識追求的工海系學妹,一起接受這項任務,並期待我們延伸社團公關長學姊、學妹的關係,至雙方專業結合的專業競賽,創造綜效。

第一階段的提案簡報準備時間有限,然而共識會議時我們在咖啡廳有效根據領域專業、過往課外活動或生活經驗,適切發展又收斂想法,在會議後立即專業分工。擅長簡報溝通、語意轉化、英文翻譯、融合人文/科技/商業的我主導提案方向與簡報製作,學妹則結合在實驗室與課堂累積的知識,深入探究Schneider 的技術於未來應用。雙方的有效合作幫助我們順利在兩週內完成10頁英文提案簡報,以老屋活化的文化觀點,結合智能軟硬體應用與新能源技術,打造未來建築,並順利進入台灣區決賽。

決賽現場在Schneider 近櫃檯的空間進行。進入各自簡報前,HR以互動式屏幕簡介公司發展,環顧四週空間,亦是將科技符號融入室內設計,讓競賽與工作場域充分刺激靈感。競賽開始後,每組須在15分鐘內以英文清楚講述提案理念與技術應用,並緊接著應對5分鐘高階主管的提問,競賽現場也同步轉播於亞太區分公司,讓各區HR觀賽。

參加後話:發掘自我增進之處,延續永續理念

競賽結果揭曉當下,知道止步於台灣區決賽其實並不甘心,但也同時分析團隊的不足,包含兩人簡報與外語能力的落差,造成細節溝通得不夠明確,也未能充足展現團隊潛力。跨領域合作確實能促進交流與創造綜效,然而緊湊的準備時間,仍然讓較少上台簡報的組員顯得壓力倍增,英文內容的修飾、背誦、排練總時間,因我們的輕忽,沒有預留充足時間進行準備與反覆熟練。因此,賽後兩人立即檢討與坦承彼此在Teamwork上的期待差異,希望以此經驗作為未來加強溝通與時間管理的基礎。

競賽之後,企業與個人的關係依然保持聯繫,包含HR不時提供實習機會,企業的培訓、全球學習計畫、產業線上峰會等,皆會定時捎來訊息,為深入汲取產業知識,提供豐富資源。針對永續議題的深入研討,也是參賽的重大收穫。還記得老屋活化結合科技的提案理念,在簡報時觸動其中一位評審頻頻點頭,競賽後藉由實習機會,再次納入公益計畫轉型的導引,多元化提案觀點,而碩論、產學計畫的開展,也繼續朝著永續趨勢,做理論兼衡實務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