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所企業倫理課程演講(二):公益組織自律聯盟林依瑩秘書長

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

撰文者/經濟學系 許嘉城

「害怕老化的社會,是害怕邁向未來的社會」

聆聽完依瑩女士的演講後,這是我們得出的結論,面對老化速度如此嚴重的台灣,你要一直拖延避而不談,還是勇敢面對讓問題成為轉機?伯拉罕的成功,依瑩女士證明了只要有心,長照並不是噩夢,而是要階段性的去處理。

從任台中市副市長時,依瑩女士以政策著手,擴建長照的據點及整合社政與衛政,讓台中市迄今仍是六都中長照據點數第一,同時講解了現有政策著力點不夠,投入750億的經費,但外籍看護與居服員比例仍然懸殊(22萬:2萬),並指出想要讓照護觸角伸入偏鄉的話,經濟面向一定要顧及譬如開辦長照保險,讓一切的照護基礎都建立在人身上,擁有相對的薪資條件才可以讓年輕的勞動力願意投入這個產業,公益聽起來很美好,但現實面的問題不解決就永遠是空談。

卸任副市長後,透過自己的經驗與照護的熱忱,先後投入不同照護機構的服務,在弘道擔任執行長時,實務上,成立了all in one 的照護模式,結合醫療、居家服務,跨領域滿足長者生活中所需;心理上,剖析老人家的心理進而化解世代間的斷層,成立名為「魯拉拉」的特殊清潔公司,解決長輩因心理因素產生「囤積症」的想法。有了豐富的照護經驗後,其豐碩的成果展現就是落址在台中的和平區的伯拉罕原鄉長照基地,在這裡社區共生的理念有了實現,社區內一日多次的走動式照顧,讓照護觸角伸至每個角落;照護員的責任培訓,讓他們深入去理解每個被照顧者的心理與需求;居家照護的美學,讓長者的居所不再如既定印象的髒亂不堪;24小時的居家服務,大大降低了對外籍看護與住宿機構的需求;照護者團隊、贊助者的支持與大學的洄游計畫,讓服務推動有源源不絕的活力,所有的活動都是因為依瑩女士而起,從設計到完成,都看的到依瑩女士的努力,這個社區的核心概念,可以說是未來共生社會的雛形,尤其是認同與歸屬感這個想法,尊重每個位置的人,才有合作的可能,並且創造一個跨除族群世代的區域,共生的意義不侷限在年齡,而是創造人跟人之間的連結。儘管伯拉罕是一個個案,想要在不同區域推行無法完全複製,但其核心都是願意去理解每個社區的特別,並因地制宜去規劃每個社區的共生模式。

這次演講讓我們重新去省思對於長照的不重視與現行的解法,讓我們對於長照不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且可以化解的問題,甚至老化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我們的觀點下意識去認定他是負面的,但這樣只會導致這些分化越來越嚴重,但遲早,我們會成為下一代口中的「老人」因次想要邁向未來,就要正視高齡者的現狀,因為:

「害怕老化的社會,是害怕邁向未來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