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系同學英國倫敦⼤學學院交換心得

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

撰文者/財務金融金融學系大四 巫信霈

UCL,QS排名屢在世界前十名的行列中,座落在倫敦中心的地段,附近就是電影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King’s Cross St. Pancras,人車輻輳,我總覺得對倫敦的遐想更實際的具象化了。UCL Main Campus大門踏進就是學校的圖書館,十個堅挺的石柱支撐起有如雅典衛城的建築,左右開展長廊,堂廡間連結到各個教室,據說LSE(倫敦政經學院)的學生常來關顧UCL的圖書館呢。Main Campus十分緊湊,毗鄰UCL的系所院館,同城市相傍,和臺大的佔地、自然環境相比,著實有著不同。

UCL一年有3個學期,我交換在他們的Term 2 and 3,我只修3堂課,除最後的Term 3外,就很像是臺大的上下學期,不過最顯明的不同是一學期只有10週的課程,學期間有Reading Weeks給你複習、準備考試,而最後的Term 3僅只有考試、準備報告之用,所以到三月底課程都已上完,待五月底的考試和報告死線,時間得讓我充分開展課堂之外的探索。

我認為英國人對於知識的定位也有迥然不同,報告上重視Citation,希望每個你所定奪的語句都有前人智慧的支撐;Lecture(課堂)外有Seminar(實習課,由助教或其他教授授課),兩者都是授課,時間和內容佔比同等重要;強調相關知識的自我學習,課程時間短暫,你要自發閱讀課本、書單、講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其中一堂叫做Mergers and Valuation的課程,臺大也有許多和併購相關的財務課程,不過考試時候,這裡的教授更重視知識的歷史是怎麼發展的。公式是結果;但結果全然不夠,我除要解釋公式外,還要解釋清楚理論背後的哪些學者、在什麼時期、以什麼著作提出這些重要核心概念,後經過其他學者研究的支持或反駁,不同流派的分庭抗禮或合流,臚列知識的推衍,終形成我們現所見的公式、理論本身。

UCL在三月底授課就差不多底定,五月底的作業和期末考外,都是你自由運用的日子,我當然不放過這些時間。廉價航空、歐陸的跨國巴士、歐洲之星都提供旅行之便,我飛行25個航班、5萬公里的里程。匈牙利的景色、西班牙的美食是我最推薦的,我在布達佩斯兩天走遍多瑙河兩岸,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寬約二十幾米,流經布達佩斯兩個城市,游船開了,金碧輝煌的國會大廈、燈火通明的鏈子橋、魁梧的神像、豔冶的伊麗莎白橋,兩岸金光如煙花映射在水面上。到了西班牙後,我爭要嘗遍Tapas(酒吧中供應的西班牙風味小吃)、Paella(西班牙海鮮燴飯),僅在西班牙的五天,我拜訪西班牙的Tapas中被譽為排隊之王的Ceveceria Catalana三次,不能訂位,只能現場排起,牛排鵝肝、蜂蜜鱈魚、蒜油煎蝦、烤海蟶子、Sangria(水果紅酒)、伊比利火腿這些美饌,皆然是我沒有過的體驗。西班牙人習慣晚上九點後才開始吃飯,即使我十一點才到餐桌上我也甘之如飴。

拜訪景點外,我在旅行中認識許多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大家可能有不同的目的,卻又因著相同的原因鳩集在一起,一面之緣,但又饒有趣味。我記得從開羅回倫敦的路上,搭了紅眼班機,凌晨四點在巴塞羅納機場轉機找不到接駁車,得知旁邊的比利時大哥、法國小哥,還有個一手啤酒一手滑板的英國布里斯托年輕小伙,和我有一樣的問題在乾著急著,最終我們通力解決了這棘手的問題。上飛機後,鄰座的旅客,衣索比亞的網紅藝術家和他在華盛頓特區當律師的美國女友,和我攀談,他們歐洲旅行結束後準備去亞洲旅遊,我們在飛機上暢聊日本動漫。

交換是我大學最不後悔的選擇之一,我滿肯定自我的提升不僅於書本文字之中,眼界和閱歷的開展更讓你對生命的詮釋有不一樣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