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傑出導師的故事-財務金融學系陳明賢教授 當一個永不退流行的老師

院行政辦公室

撰文/陳祤偲 攝影/歐尼恩

親切的笑容,搭配中氣十足的嗓音,執教超過三十年的陳明賢桃李滿天下,從投資銀行的董事總經理、上市櫃公司董事長到社會創新創業家,他信手拈來都是一個故事。談起學生們的個人成長與社會貢獻,他眼神發光,但更顯眼的是,他發自內心替學生感到開心的笑容。

在一間階梯教室裡,近百張青澀的臉龐,正全神貫注地聽著同學們的自我介紹,一邊等著排隊上臺。「我畢業於成功高中,興趣是打棒球,未來希望能進入投資銀行發展。」

而在第一排座位上,有個人一邊記著筆記,一邊對報告同學微笑、點頭給予支持,他是陳明賢,也是一手催生、設計出這堂「財務金融入門」課程的授課教師。

作為大一新生的系訂必修,這堂課不僅教你大學生活的精神、正確的學習態度,也能聽見在各行各業優秀的學長姐們的職涯故事。內容從學生關心的社團參與、履歷面試,到出國留學、交換準備,可謂應有盡有。

「如果在人生的路上有什麼疑難雜症,遇到任何困難,都歡迎找我聊聊,現在就可以加我臉書好友!」與學生初次見面的陳明賢,總會在第一堂課上如此說道。

 

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意義

不過,教室裡面有些同學並不是第一次聽他說話,甚至是因為他,才選擇進入臺大財金系就讀。

陳明賢從不把自己所服務的學生限縮在臺大財金系,過去十幾年間,他選擇親自走進國高中演講、擔任高中社團老師、輔導高中生做職涯選擇、準備大學推甄。透過講述自己的個人生命故事,以及教授職涯中的所見所聞,讓聽眾看見未來的無限可能。付出許多額外的時間、心力,為什麼他總是樂此不疲、甘之如飴?

「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陳明賢毫不猶豫地回答。

對心理學家而言,「快樂」是一種舒適、自在,在短時間內感到美好的狀態;而「幸福」是一種長時間的滿意感,往往來自與他人的互動、交流,並發展出最好的自己。

對他而言,當一個教授,認真講課、做研究而得到肯定,當然會感到快樂,但過程一定也會有辛苦、失望,甚至破滅的時候。而幸福是一種長時間的滿意感,這往往來自與他人的互動、交流,並發展出最好的自己,關鍵是賦予快樂的事「意義」。

「培育學生是我喜歡做的事,不僅有意義,我也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他說。

學生形容,陳明賢是一位和藹可親、笑容滿面的老師,和印象中的「資深教授」有很大的反差。

 

每當收到來自國高中的演講、面試輔導邀約,陳明賢總是毫不猶豫地接受,因為他不想錯過任何與年輕一代交流的機會,希望帶給學生們正面的影響和啟發。( 提供/陳明賢)

 

學生就是我的目標客群

從一九九二年回到臺大任教後,陳明賢就定位自己是全臺大學生的導師。

最常見的導師輔導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將自己的生活經驗或專業知識應用在指導或活動設計上,藉此幫助學生;另一種則是學生導向,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思考如何滿足這些需求。

一般人認為大學教授主要的貢獻應該在研究與教學,很少有大學教授把學生輔導列為主要目標客群。但是學商的他卻認為學生才是他的目標客群, 讓學生有最好的發展是教授工作最有意義的事,尤其是臺大這群全國最重要的青年學子。他不斷自問:現在的學生需要什麼?我是否能夠跟上學生的需求?如果我做不到,是不是該與學生一同學習、成長?

三十多年來,臺灣的經濟、社會有了很大的變遷,學校的文化、學生的樣貌也產生劇烈變化。參與其中的他, 也有深刻的觀察。

三十年前的教授,並不像現在一樣強調發表大量學術論文,有更多機會接觸實務, 也有更多時間和學生探討職業發展等話題。同時,那個年代的學生似乎也更有信心,能夠自己摸索想走的路,教授們也無須過度操心。而現在的學生,看見的世界更全面,選擇也更多,卻帶來更多的困惑與壓力,反而更需要師長們的輔導與協助。

陳明賢認為,為什麼國外一流大學是辦迎新「週」,臺大只能有一天?因此,在今年已經十五歲的「新生書院」誕生過程中,他也扮演相當角色。因為他相信,當學生越了解校園生活,就越有機會能善用多元的學習環境,替自己規劃獨一無二的精彩大學生涯。( 提供/陳明賢)

「很早我就告訴自己,我的目標客群是學生。學生需要什麼,我就提供給他們最需要的服務。」陳明賢說道。他把各行各業所認識的社會菁英、教過的學生帶到課堂,讓這些初探生涯的學子,可以及早掌握社會脈動,規劃最有利的人生藍圖。

臺大財金系系主任王衍智解釋,在管理學院,當老師們晉升為教授後,會面臨多種人生選擇。有些人選擇繼續深入學術領域,有人喜歡走進業界從旁協助公司治理,也有人選擇行政工作。然而,也有些教授將重心放在教學和學生輔導上。他笑著說:「陳老師就是特別關心學生的類型,有他在,主任都比較好當。」這聽起來像玩笑話的真心話,其實就是陳明賢最令人佩服之處。

學生遇到困難寫信給他,快則數分鐘、慢則幾小時, 一定能收到回覆;他甘願花上幾個小時,陪伴學生聊聊他們的疑惑和困難,同時分享自己的經驗。

王衍智說,陳老師對學生的關心絕不是蜻蜓點水,他會做到「持續了解」,對學生的關心和支持早已遠超越一般期待,這種熱情和投入實在難得。

陳明賢從不吝嗇於替學生牽線、動用自身人脈。過去他曾帶領萌拓學堂參訪團到香港高盛、瑞銀、騰訊等知名金融機構或企業,對大學部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經驗。陳明賢為圖中前排右起第三位。( 提供/陳明賢)

 

無論學生遇到的困難大小,或是有什麼樣的困惑,陳明賢都樂於協助。即使他自己沒有相關經驗,也願意「動員」大家一起來幫忙解決問題。

 

從學生的需求裡,看見自己的責任

擁有超高行動力的陳明賢,想到什麼就會去做。從財務金融入門、新生書院到萌拓學堂計畫,再到替學生完成創立社團的目標,以及籌措各式獎學金,都是為了貼近學生的需求。因為,他從學生的需求裡,看見自己的責任。

學習、職涯、感情、人際管理、家庭與經濟問題,都是大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老師未必能夠一次解決學生全部的問題,但我們或許可以協助排除幾個關鍵問題,讓他們得以喘息。他們就可能有勇氣去面對、處理其他問題。」他也曾多次主動聯繫、提出報告或建議給教務處與心輔中心等單位,因為,只要能對學生有所幫助,他從不覺得麻煩、也絕不願意輕易放過機會。

 

不只學著偉大,也要練習平凡

「在臺大,不只要學習如何偉大,也要學習接受平凡;不只是學習如何成功,也要學習面對失敗;不只學習當主角,也要學習當配角。」這段話是陳明賢在新生書院演講時對學生的提醒。每個人生命軌跡不同,他希望學生可以珍惜各種學習的機會,不自我設限,追求自我實現的可貴。

「其實,用簡單的話,就是希望學生建立同理心。」他認為,聰明的人不見得有同理心;但同理心是解決問題最好的鑰匙,它能消除對立想法之間的隔閡,讓人有機會看見事情美好的一面。

「老師不會用『比較』的方式去輔導學生。」許靖分享,在財金系裡,實習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很容易產生比較,例

六年的美國留學生涯,陳明賢不只埋首於學業,還大膽嘗試獨自旅行、慢跑,甚至為美國人的伴郎。這些全新的體驗賦予他嶄新的視野,也點燃了他將類似機會帶給學生的渴望。圖為陳明賢與畢業學生合影。( 提供/陳明賢)

 

陳明賢認為,在臺大這個多元的學習環境裡,遇到的人事物,我們都可以從中學習,不必每場演出都當主角,透過當配角,未來能更成功的擔當主角的責任。

如有實習或沒有實習;實習的公司是本土還是外商等等。然而,比較的路永遠看不到盡頭,因為總有更好的實習位置,也會有更優秀的人。除了竭盡人脈,幫助學生找到難得的實習機會外,「陳老師會引導我們擺脫相互比較的想法,讓我們知道每個人要走的路不同,要回歸到自己,思考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陳明賢不僅會給出方法,例如從修過的課程中尋找興趣,多參加座談會、分享會與人交流等,對於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也會分享個人或學長姐的經驗。「我可以從中學習,有更多社會歷練的人是如何看待我所經歷的挫折?我應該如何調整、排解?老師真的非常關心學生。」許靖感謝地說。

同理心指的是陪伴、了解、傾聽對方的需求和感受。有時對象是他人,有時是處於矛盾中的自己,有時是現在的自己對比過去的自己。陳明賢說,當有這份相互理解的心,「我認為這代表你擁有比較完整的價值觀。」他希望同學能夠學習這一點。

 

樂於種下一棵棵小樹苗

過去三十年陳明賢都擔任財金系大學部總導師,他總能在偶遇同學時,親切地叫出他們的名字,每位學生也都認識他。

陳明賢鼓勵學生找到一輩子的熱情後,勇敢追求、把夢做大。「你會發現,無論人生的軌跡如何,最終都會變得非常有意義,值得全力以赴。」他說。

陳明賢笑說:「老人種樹,當然不是為了自己乘涼。」談及多年來對學生事務的投入和關心, 他先謙稱自己運氣好, 是有系上眾多同仁的支持,才讓自己能有足夠的時間累積經驗、籌措資源幫學生做出最好的輔導。後又說,自己在求學路、考場上收穫太多幸運,才能考進臺大、學成歸國,因此更要用不懈的努力去幫助他人,以回報這份幸運。

大學生就像是一棵棵小樹苗,無法預知是否能茁壯成大樹,也無法確定何時會結出果實,正因如此, 才更彰顯一位默默耕耘的園丁的可貴。

陳明賢卻樂意成為種下小小樹苗的人,因為他堅信,愛永遠不會白費,因為愛的價值不在於索取回報。培養小樹苗,對他而言絕對不是突發奇想、一時興起,因為,他為幫助學生做的每一件事,都堅持了超過十年以上。

三十年來,他不斷自我轉型,跟著學生一起學習、成長。「當一個不退流行的老師」是陳明賢的自我期許。他也祝福學生,能夠對身邊的人、工作、生活和世界,保持一樣的熱情。

 

關於 陳明賢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財務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教授財務金融入門、財務管理、財務報告分析等課程,為一一一學年度傑出導師獎獲獎人,臺北市立成淵高中、成功高中傑出校友。期盼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善良、正直、勇敢的人。他相信愛永遠不會浪費,因為愛不求換得回報。

 

※本文章轉載至臺灣大學學務處「臺大教學傑出導師的故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