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系專題演講紀實:Sophia University of Japan _Prof. Atsuko Takinishi

會計學系暨研究所

撰文者/會計學系研究所博士班  盧葳葳、黃俊仁

臺大會計系於3月14日的Workshop,非常榮幸邀請到Sophia University of Japan的Atsuko Takinishi老師發表他的最新研究:Earnings Informativeness and Invisible Ties in Japanese Firms。

本文以日本企業常見的「隱形連結(invisible ties)」或「準連結(quasi-ties)」為起點,探討這些網絡(特別是 keiretsu 與豐田集團之 Kyohokai)如何影響「盈餘資訊含量」。作者透過 meta-organization theory 與 community capital(社群資本)架構,分析日本企業之間獨特的組織關係與信任機制,解釋了為何此類「社群」或「準連結」可能導致資訊公開動機的減弱,進而影響盈餘與股價間的關聯性。在日本企業生態中,尤其是 keiretsu 與 Kyohokai 這類業務社群,可形成「同量信任(commensurate trust)」,也就是團體成員之間共享一種高度互信的氛圍。此信任可替代部分外部公開資訊的功能,使得成員間不必依賴公開財務報表來獲得重要資訊。本研究利用「盈餘資訊含量」作為衡量公開財務資訊有效性的指標,並著重檢驗加入 keiretsu 或 Kyohokai 是否影響盈餘對股價之解釋能力。

本研究主要貢獻有三:1.交叉運用組織理論與會計實證,作者同時採納「社群資本」及「meta-organization」等組織管理理論,加上會計領域的資訊含量實證方法,展現了跨領域研究的可行性與創新性。2.日本在地性強烈,日本企業獨特的 keiretsu 銀行關係、以及豐田的 Kyohokai 供應商關係,皆為其他市場不易複製的制度背景。透過該文可更進一步了解日本企業是如何在社群式的網絡之中進行「私密」或「非正式」資訊交換,對外部公開資訊的需求則相對遞減。3.對於財務報導動機的洞察,文中指出,若企業可經由社群內部取得信貸或資金,便降低對外部資本市場資訊揭露的需求,自然也減少盈餘資訊的公開效率。此議題在國際文獻中較少聚焦於「隱形連結」對會計資訊品質的影響,本文可為該議題補充新證據。

整體而言,本文運用「Invisible Ties and Quasi-Ties」之概念,切入日本企業網絡與盈餘資訊含量的關係,具有相當的理論與實務啟示。結論更呼應文中「在缺乏資金依賴時,隱形社群可大幅降低公開揭露動力」的推論。從更宏觀的角度觀之,本文點出日本企業在治理與財務資訊領域與西方體系的顯著差異,也為未來研究指明若干值得深掘的方向。總結而言,本文對傳統觀點提供了新穎的視角,也展示了跨領域、跨文化的會計資訊研究可行性,是值得後續延伸與關注的重要參考依據。

參與本次討論的廖珮真主任、蔡揚宗老師、林世銘老師、廖芝嫻老師、陳坤志老師、吳淑鈴老師、劉心才老師、尤琳蕙老師 、高偉娟老師、謝昇峯老師、陳思帆老師、朱玉芳老師、黃盈綺老師提出了許多寶貴的見解,博士班學生也積極參與和講者的討論。講者感謝所有提問者的建議,很高興能在臺大會計系分享最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