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系研究生參加國際頂尖會議CHI 2019心得

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撰文者/資訊管理研究所 林睦唐

去年10月,我在資工系陳彥仰老師和資管系莊裕澤老師指導下的研究「PersonalTouch: Improving Touchscreen Usability by Personalizing Accessibility Settings based on Individual User’s Touchscreen Interaction」有幸通過了CHI 2019審查,因此在今年5月4-9日前往英國格拉斯哥參加CHI 2019 學術研討會。

CHI的全稱是The ACM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是全球人機互動領域最高等級的研討會,每年10月接受投稿,並在次年5月於世界各地輪流舉辦,雖然主要著重在人機互動領域,但只要任何「跟人相關的資訊系統」都是該研討會有興趣的主題,所以研討會徵稿主題內容除了近幾年最夯的AR/VR外,還包含穿戴裝置、機器學習、城市科技等非常多元的主題。

CHI的議程只能用「多到滿出來」來形容,每天分為四個時段,每個時段同時有超過20個主題在不同的講堂發表,因此決定要去聽哪一個主題是每一個參加CHI的人最大的難題,有時動作慢一點,講堂滿了還會被擋在門外沒辦法進場,還好我主要選擇去聽的是跟使用者介面比較相關的主題,這個在今年熱度比較沒那麼高,通常沒有發生爆滿的情況。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研究,主要是解決輸入英文與韓文時忘記切換輸入法的問題,就像台灣的使用者經常忘記切換到注音輸入法而打出一大串的英文亂碼一樣,韓國人以及其他非英語國家的使用者也有這樣的困擾。比起西方國家喜歡研究的主題(例如手機的滑動打字),我看到這種東方國家的問題被提出和討論,真的是覺得非常親切,也更能夠以自身的經驗去體會和感激這個研究。

另外還有一個來自Google的研究也非常有趣,跟一般的學術機構做的研究很不一樣。他們為了在沒有觸壓感應的裝置上偵測觸控的力道,竟然想到用裝置內部的氣壓計來偵測手指按壓螢幕時裝置的輕微形變所造成的內部氣壓改變,從而推算出按壓的力道,而且還得到了相當精確的結果。Google還很嚴謹地用了兩款Pixel、兩款iPhone和機器手臂做實驗,整個實驗方法也不需要很艱深的演算法,真的是非常有創意。

整個研討會下來,讓我對學術研究這件事情有了新的認識,世界各國的研究團隊除了發表論文外,也帶來了很多有趣的新玩具和點子,即便還沒有明確的目的或是貢獻,但大家還是很樂意分享這些想法,而且經常是一開口就停不下來。同時我也發現有很多來自中國、日本和韓國的研究團隊,發表了非常多有趣的題目,反而來自台灣的團隊就相對少了許多(參加的人數上也有巨大的差距),不禁讓人反思台灣的學術環境是否真的能夠支持研究者們?要如何改善台灣學術研究環境才能讓我們跟上東亞鄰居們的腳步?

走出台灣,接觸國際等級的人事物,是我這趟行程最大的收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