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院X心輔中心「NTU PEER講座」- 找到你的價值主張

院行政辦公室

撰文者/國際企業學研究所 郭姵吟

管理學院與心輔中心合辦的「NTU PEER講座」,在眾所期待中進入本學期最終場,邀請李炯德臨床心理師分享「找到你的價值主張」。

李心理師以深入淺出的舉例告訴我們:對自己的價值判斷很大部分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如同韓國電影金智英的情節,韓國社會的父權觀念影響著當地社會的氛圍,因而在電影中的一幕,路人顯現對女性家庭主婦不友善的眼光。不論我們感覺到,或可能沒感覺到,社會中他人的眼光、多數者認定的價值觀,都深深影響我們怎麼看待自己,有時甚至可能因他人的看法而折磨自己。

講座中,李心理師結合許多小測驗與詳盡說明,幫助大家更了解對於自己的看法。自尊的三元素分別是自我接納、自我評價和自我能力,三項元素分別位處金字塔的底層至最高層。

一、自我接納

  • 我們是否認可自己有價值、是否愛自己。
  • 是否無論好或不好,都能接納那就是我。
  • 自我接納是決定如何看待自己的核心要素,也是發展自尊的基礎。
  • 例如:你是否覺得自己是無條件被喜愛、被接納的人,還是認為自己一定要達成某些條件(例如:成績表現很好)才會被喜愛。

二、自我評價

  • 我們如何定義自己、用那些條件看待自己。
  • 例如:你是否以成就表現評估自己,自己如果考100分/如果做某個工作,才認為自己夠成功、夠好。
  • 如果自我評價不穩定,或是依賴他人的評價來評估自己、太過在意他人的評斷,可能會越來越認定自己不好。

三、自我能力

  • 認為自己做到什麼事、達到什麼成就,能達到理想狀態。
  • 例如:發現自己數學能力好,選擇就讀數學系發揮專長而累積自信。
  • 若達到自己的標準,能慢慢建立自信。反之,可能會認為自己很失敗。

當產生低自尊時,最常見的情況會開始自我貶低,並且對於外部的評價變得更敏感。也因為更在意外部的評價,進一步可能出現負面的自我意象,覺得自己不屬於所處的地方,內在認為別人比較好,而我沒有、我是假的,也就是大家所知的「冒牌者症候群」。更進一步甚至會自我設限、難以採取行動,因害怕他人的評價、內心總是質疑自己,每每在想嘗試一件事情時,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做不到。

自尊的三要素會互相影響,慶幸的是,不論從哪一個自尊要素開始,我們都有機會為自己做一些改變!

首先,可先自我檢視是否過度為自己塑立「應該準則」,例如:我應該要有2000個追蹤者,不然我就是沒朋友、沒人喜歡。當應該準則變得絕對,我們會認為自己沒做到就是不應該。

李心理師告訴我們:這些看自己的方式也許太嚴格,我們可以換個方式對待自己,就像我們疼惜朋友一樣。如果有一句話,你一直很想聽到、很希望有人鼓勵你,但始終沒有人對你說,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想:這句話,你是不是可以對自己說。

講座的最後,李心理師帶大家了解:在自尊三元素,自己各有進行改變的多大需求,也分享了實用的改善自尊九要點。

一、改善自我接納(優化你與自己的關係)

  • 認識自己:環境中其他人帶給你的價值觀可能與你並不一致,尋找重視的價值,並認識自己的長處、短處以及想成為的人
  • 接受自己:無論好或不好,接受重新認識的自己。
  • 對自己誠實

二、改善自我評價(優化你與他人的關係)

  • 自我肯定:在生活大小事中,不吝嗇地肯定自己、真心稱讚自己。
  • 換位思考:為自己準備至少三個角色,覺得自己做不好時,想想若是其他人的視角來看,也許不覺得這麼糟。
  • 依靠社會支持:找到為自己加油的啦啦隊,尋求中肯的回應。

三、改善自我能力(優化你與行動的關係):

  • 行動:設定小行動、小目標,嘗試去做!
  • 不再自我攻擊:嘗試新事物的過程中,記得別急著否定自己。
  • 接受失敗:允許自己失敗,即使挫折了也沒關係。

「人生公車開往的是你的價值觀,也就是目的地,一路上會遇到不同的聲音,邀請這些不同的聲音搭上車,繼續開往你的目的地。」每個人其實都有成長心態,在快速行動、快速失敗、快速修正的過程中,即使是失敗也都能幫助我們前進。期許我們每個人都能認識自己、勇敢行動,變得越來越好,也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