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所企業倫理課程演講(四):離岸風電雜誌鄭亦麟總監

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辦公室

撰文者/農業經濟學系  吳泰瑩

經由講師豐富的解說之後,使我們更加了解再生能源發展,首先最令我耳目一新的就是台灣原來有大量進口能源,這點是之前從未想過的,每年進口能源竟然就花了兩兆元,也更象徵著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性,不需再依靠國外的煤炭和天然氣。從講師提供國外發展現況也非常令我深思,2019年全球新增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176GW,其中又以太陽能的成長速度最快,亞洲更是突飛猛進,陸域風力發電的發展飛快,所以台灣在太陽能和風電更需要加緊腳步。 如講師所說,再生能源發展困境主要在土地、資金與部門,跨部門之間的運作一直是台灣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可能無法在近期就解決,單我認為在土地和資金的改善依然還有一線生機,首先先以太陽能為例,利用農畜漁電、太陽能屋頂、以及農地種電都是對台灣狹小的土地有很大的幫助,課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風雨球場結合太陽能」,學校可以採用出租屋頂空間的方式來減少直接向廠商購買台陽能版架設屋頂的成本,這樣就能大大解決以往建立太陽能風雨球場昂貴的情形。離岸風力發電的部分也值得探討,在2013年積極推動後,我們終於在苗栗擁有第一個海洋示範風廠,以及彰化的台電示範風廠,但離岸風力發電這部分相較於太陽能就更難去排除土地和資金的問題,原本的我想說離岸風電可以完全地解決台灣土地不足的問題,但其實並非想像中的如此容易,因為台灣採用的離岸風電還是需要打樁,所以地域性就有所限制,也造成最終選址選在苗栗和彰化的的原因,而資金部分主要是因為風機組裝無法達成在地化,造成成本無法壓低,所以風機組裝在地化也成為台灣的首要目標,最近傳出的風機相關新聞就是西門子即將在台灣引進風機組裝廠,並帶來就業機會,我認為這點對台灣的風力產業來說或許是個契機,也有可能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重大轉捩點。

在先前,我們可能只對化石燃料的污染感到恐懼,所以盲目的反對核能發電,積極的想要去除各種危險的發電,認為必須擁抱綠電,卻未曾深入了解世界各國對再生能源的投資,以及目前再生能源所面連的種種問題,我們必須衡量更多細節,才可以決定「什麼樣的再生能源最適合台灣」,很高興能在這堂課終究吸收到如此豐富的知識,讓我們深切了解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現況以及困境,從最主要的風力和太陽能為出發點,去分析目前的可行性以及背後政府的問題,最終也讓我們能夠更近一步去思考關於參與式綠能的議題,從教育開始讓大家從小就知道綠能的詳細內容,讓綠能轉型不再窒礙難行,可以變得更有效率。